廊坊中院召开办理企业破产“三个会议纪要”新闻发布会
- 编辑:5moban.com - 18国务院有关部门要及时总结各地试点经验,尽快制定排污许可条例、环境监测条例、生态补偿条例。
苏建华对王洪魁说。这意味着,全市所有乡镇镇长、街道办事处主任都将有个新头衔河长。
据海淀区水务局河道所副所长郝明介绍,考核每月进行一次,每两月汇总排名,全区通报。这些河长将承担哪些职责?工作如何进行考核?属地管理责任又是怎样落实?北京市河湖以及水环境治理近期启动了新机制河长制。综合考核80分以上为合格,60-79分为基本合格,60分以下为不合格。海淀区的河长制早从去年开始,在全市普遍推行之前就进行了试点。以前发现问题,顶多是上报;现在,发现问题,能自行解决的立即着手,有全区的考核在那儿压着呢。
我们打算下一步要把水生植物一盆盆地放入水面,让水面景观也改进一下。到2020年,基本实现水清、岸绿、安全、宜人的目标。每年11月至次年1月,对污染传输通道城市工业企业实施错峰生产。
开展过剩产能压减和违规项目关停淘汰。加强机动车污染协同防控,2016年底前推广使用3.5万辆新能源标准车。开展焦化行业污染整治,2016年、2017年分别压减炼焦产能1240万吨和1029万吨。将京昆高速以东、荣乌高速以北至廊坊、保定市与北京接壤的县市区之间的区域划定为禁煤区,涉及廊坊、保定两市18个县市区。
强化重污染天气和采暖期应对措施上传、下达指挥部关于重污染天气预案启动情况、预警、应急响应的指令。
日前,西安市政府印发了《西安市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(修订稿)》,进一步完善了重污染天气预警和响应机制,提高了重污染天气应对能力。1-10月份环境空气合格天数为184天,其中优级天15天,良好天169天。市环保局会同市气象局制定重污染天气监测、预测、预警方案。据西安市气象台台长赵荣介绍,预计11月份降水比同年偏少,温度会偏高1摄氏度,并不利于雾霾天气的减少。
联合办公将采取24小时值守,实时监测,并结合气象条件,按照最不利的情况对未来三天的空气质量进行预报。适时开展人工影响天气作业。根据气象条件,分析研判空气质量变化趋势,开展重污染天气会商工作。会同市气象局聘请专家,组建西安市预警会商队伍,开展重污染天气会商研判。
按照该《预案》,西安市应急办负责西安市应急指挥大厅、应急指挥体系正常运转。11月1日,西安市治污减霾办联合市应急办、市气象局、市环保局进驻西安市应急指挥大厅,标志着西安市重污染天气应急联合值守工作正式启动。
同时,12月至次年2月份平均降水量偏少,加之2015年到2016年的厄尔尼诺现象和2016年到2017年冬季的拉尼娜现象,也会导致今冬雾霾天气的加重。联合市环保局制定重污染天气预测、预警方案。
可吸入颗粒物(PM10)和细颗粒物(PM2.5)仍为污染天的首要污染物。其中明确11月1日至次年4月1日期间,多部门在西安市应急指挥大厅联合办公,目的在于保障预测会商的及时性、保障信息传导的高效性、保障应急执行的有效性。昨天西安市环保局发出10月份环境空气质量通报,10月西安有24个蓝天,其中良20天、优4天,污染天7天,其中轻度污染6天、中度污染1天。利用气象信息发布平台,发布空气重污染预警及响应信息。市气象局提供影响环境空气质量的相关气象条件数据1-10月份环境空气合格天数为184天,其中优级天15天,良好天169天。
上传、下达指挥部关于重污染天气预案启动情况、预警、应急响应的指令。可吸入颗粒物(PM10)和细颗粒物(PM2.5)仍为污染天的首要污染物。
日前,西安市政府印发了《西安市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(修订稿)》,进一步完善了重污染天气预警和响应机制,提高了重污染天气应对能力。会同市气象局聘请专家,组建西安市预警会商队伍,开展重污染天气会商研判。
按照该《预案》,西安市应急办负责西安市应急指挥大厅、应急指挥体系正常运转。适时开展人工影响天气作业。
联合办公将采取24小时值守,实时监测,并结合气象条件,按照最不利的情况对未来三天的空气质量进行预报。利用气象信息发布平台,发布空气重污染预警及响应信息。市气象局提供影响环境空气质量的相关气象条件数据。其中明确11月1日至次年4月1日期间,多部门在西安市应急指挥大厅联合办公,目的在于保障预测会商的及时性、保障信息传导的高效性、保障应急执行的有效性。
市环保局会同市气象局制定重污染天气监测、预测、预警方案。昨天西安市环保局发出10月份环境空气质量通报,10月西安有24个蓝天,其中良20天、优4天,污染天7天,其中轻度污染6天、中度污染1天。
据西安市气象台台长赵荣介绍,预计11月份降水比同年偏少,温度会偏高1摄氏度,并不利于雾霾天气的减少。联合市环保局制定重污染天气预测、预警方案。
同时,12月至次年2月份平均降水量偏少,加之2015年到2016年的厄尔尼诺现象和2016年到2017年冬季的拉尼娜现象,也会导致今冬雾霾天气的加重。11月1日,西安市治污减霾办联合市应急办、市气象局、市环保局进驻西安市应急指挥大厅,标志着西安市重污染天气应急联合值守工作正式启动。
根据气象条件,分析研判空气质量变化趋势,开展重污染天气会商工作质量排名﹑政绩攀比,关键点都落在了小小的环保数据上。将二者作为排名的依据,最终目的是使治污主体树立改善大气环境质量不能靠天,大气污染也不能怨天的意识,从而进一步坚定污染治理的决心。如何让排名真正成为改善环境空气质量的助推器,让各地在做好各项工作中压力与动力并存,考评方法科学、排名公平公正是关键。
改善环境空气质量需要下真功夫、硬功夫、苦功夫,对为了显示治污政绩而造假的、对监管部门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作为懒作为的、对相互推诿扯皮不认真履行职责的,要给予党纪政纪、法律责任等层面的问责。虽然位次变化情况与改善情况没有内在的直接联系,但是存在一定的必然因果关系。
这种排名方式更多体现的是不同区域大气环境质量综合实力的位次,并没有把大气环境质量改善或恶化这一变量作为排名的内容和依据。科学考评鼓斗志沈胜学(福建˙市监察支队)开展环境空气质量排名,旨在激励先进、鞭策后进,调动一切积极因素,努力营造各地你追我赶的良好氛围,不断实现环境空气质量持续改善,更好地为人民群众提供清新空气这个生态产品。
为此,在各地的大气质量考核中,应建立一个能够弱化自然条件等客观先天因素,而明显体现大气污染治理人为努力成效的大气质量排名体系。出于对考核工作量的考虑,对重点区域(京津冀及周边、长三角、珠三角地区)以外的地区,仅考核空气质量改善目标。